世界上有這樣的一個國家,先後有過這樣的特質,誠為人類歷史之異數:
(閱讀全文)「秀才不出門,能知天下事」,靠的是識字和吸收資訊的能力。現代人每個都是秀才,報紙隨手可以拿來,還有電台、電視、電腦網絡。
我們的資訊來自新聞從業員,媒體一方面是服務,另一方面是商品;是商品就要爭市場,要各出奇謀、引人入勝、內容要聳動。
沒新聞可以「造」新聞,誇張失實是他們的慣技,手法層出不窮:斷章取義覆述名人的說話,報道事件時「選擇性」披露事實造成假像.......
".......The truth, the whole truth, nothing but the truth." 是美國法庭上證人作供前的誓詞,大家在電影上常看到的,其中第二句 The whole truth,可圈可點。
澳洲士兵Brett Till今年三月在阿富汗陣亡,遺下懷孕的新婚妻子Breeanna,他們是在2008年4月結婚的。
9月27日星期日,澳洲很多報紙都以大版報道,說快將臨盆的Bree一貧如洗,境況堪憐,澳洲政府只給她一星期305元的生活費,這樣對一個戰爭英雄的遺孀,實是國家之恥云云。例如這段:
Pregnant war widow Breeanna Till left penniless (http://www.dailytelegraph.com.au/news/sunday-telegraph/pregnant-war-widow-breeanna-till-left-penniless/story-e6frewt0-1225779931339)
澳洲各大城市的報紙雖多,都是一兩個大集團旗下的生意,同一集團報的那些新聞,炒來炒去共用,內容都是差不多。
實情是不是這樣?
(閱讀全文)香港有甚麼美食,很多網友都有經驗分享。
偶然發現台灣的葉怡蘭小姐的網誌,專門品評美食,叫 Yilan美食生活玩家,最近的「同來,品味香港」文章:http://www.yilan.com.tw/html/modules/wordpress/index.php?p=278,她真的是深入民間,選擇很獨到呢。
再看,不得了啦,原來她曾到過香港多次,介紹有甚麼好去處的文章,寫了一大堆的了:
(閱讀全文)常常有些打算來澳洲留學或移民的朋友,搜索到我這個網誌,電郵給我詢問澳洲生活的大概,有一個普遍的題目是買車。
買新車還是買二手車?價錢怎樣?那間車行可靠?買車要不要講價?......
在澳洲,買東西不講價,吃虧的是你自己。尤其是買車,你財力雄厚按照定價買,只是便宜了那些獅子大開口的車行,而且會助長華人是冤大頭正笨蛋的印象,間接地「累街坊」。
今年之前,我在澳洲已經買過四輛車,全新和二手的各二輛,算是有點經驗。現在的Toyota Camry 新車落地,已經用了七年,12萬公里,還走得很好,不過想多買一輛來接力,就借這星期發生的買車經歷,向大家介紹一下在澳洲買車的要訣吧:
(閱讀全文)星期二新文章搶閘發布!
我的童年,從1歲到17歲,是在九龍最下三濫的地區度過的。老餅講舊事,現在還歷歷在目。
(圖片採自:http://www.skyscrapercity.com/showthread.php?p=20702097)
我家住的是油麻地區,廣東道808號四樓,位置在近窩打老道交界(前文:窩打老道1號 )的地方,那時沿著廣東道的,是一棟棟四層高的「戰前」或「戰後」的舊式唐樓(前文: 舊式唐樓(上) (下) )。為什麼我說是下三濫呢?社會治安三大害「黃、賭、毒」,這裡樣樣齊。
*不分日夜,都有幾個妓女在樓下「企街」議價兜客,合意的馬上到附近的「公寓」交易,街坊和她們也相安無事;我還記得有個藝名叫「王瑪莉」的,包租婆常在閒談中提到她。
(閱讀全文)